水果
2024-12-11
書寫關於水果的回憶以及水果之於各種感官上的體驗。
說明
以往我對於水果的體驗十分貧乏。
食用什麼樣的水果與所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包含所居住的國家、城市、家庭環境與經濟狀況。因為水果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即使長久不吃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相較之下水果更像是生活的點綴,配合著四季變化,品嘗時令中大自然的碩果。
在印象當中,小時候最常吃的水果是芭樂,並且一定是搭配甘草粉、梅子粉口味的,大概是因為與夜市消費的習慣相關。此外則是夏天吃的冰涼的西瓜、芒果,冬天吃的橘子、柳丁,其他印象的水果包含香瓜、水梨、蘋果、紫葡萄、草莓。但吃的頻率不高,也不是那麼喜歡吃,比起酸甜的水果,更喜歡鹹、辣的點心與料理。
在青年階段,透過書本對於水果有逐步的認識,突然喜歡吃棗子、橘子、奇異果、香蕉等。當時的考量是想要透過水果的營養價值,對於學習的成效有幫助,但具體的成效如何無法量化歸因了。
當兵時候的午晚餐通常都會有水果,最常見的是蘋果、香蕉、芭樂,前半段的新兵與學員的生活,水果的甜味能夠為生活帶來一份慰藉。後期似乎也不太吃水果了,因為比起水果鹹食才是自己的摯愛,主菜、滿滿是料的湯,填飽整個胃,沒有多餘的空間放下水果。
隨著年歲的增長,在異國的旅行之間、在不同的家庭之間,豐富了我對於水果的體驗。未曾接觸過的釋迦,成熟軟爛後,可以輕易地用手撥開外皮,果肉伴隨著籽,透過舌頭能夠輕易將果肉與籽分離,獨特的香精氣味與甜味,但總體而言並不是自己太喜愛的水果。
此外百香果的體驗也十分特別,儘管從小到大接觸各式百香果風味的產品,卻沒有真正品嘗過這種水果。實際吃的體驗與釋迦相似多籽,但果肉與籽較為緊密,但果肉並不多,口味與想像中的一致酸甜。心得是百香果相較於食用確實更適合作為調味料。
去泰國旅遊時品嘗了龍宮果與榴槤,龍宮果的滋味已經不大記得,只記得果皮帶土且許多螞蟻爬附,但這似乎是新鮮美味的象徵。榴槤軟軟的口感也沒有太大的記憶點,味道強烈這事在戶外品味就不大受影響,只知道儘管是在產地泰國,榴槤的價國也並不便宜,甚至要注意澱粉加上調味的冒牌貨。
成年後開始自己逛超市,夏天的檸檬,切半後徒手擠壓配上氣泡水或綠茶,就是一杯消暑的美好飲品。偶爾也買奇異果,以前都是徒手撥開,再將果肉就口食用。現在只使用小湯匙,沿著果肉挖出食用,進入了奇異果的器物層次。有時候也在超市買藍莓,但直接吃藍莓覺得太酸,通常會帶到辦公室搭配午餐的便當一口藍莓一口便當,讓飯菜的油膩和藍莓的酸甜互相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