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PC Building Simulation》思考優化作業流程與決策輔助

2020-12-27

筆記最近遊玩 《PC Building Simulation》 得到關於如何優化作業流程以及決策輔助進行的思考筆記,另也記述這款遊戲的竅門與心得。

logo

Catalogue

Concepts & Tips

  • 及早取得自動系列 (開機自動插入纜線) 、快速系列工具 (螺絲、纜線) 對於提升效率也極大幫助,尤其是快速鎖螺絲會讓組裝爽度大增😎
  • 需求任務中,有劇情的任務 (Story Job) 除非將預算訂為目標,否則不會因為預算超出而降低評價
  • 藉由將需求者的零件換為新品,可以得到更多好處(被替換掉的零件會屬於玩家)
  • 硬碟的存取速度會影響開機速度
  • 隨意開關機、拔除零件不會造成電腦損壞
  • 完成目標後,不需要逐一移除纜線、隨身碟並關機,可以直接抱起電腦交貨
  • 雙顯卡是滿足各種跑分需求的良好解決方案
  • 檢修工作,如果開機運行都正常,可能是沒有清除灰塵乾淨或有異常的零件是第二個硬碟或者沒有運作的風扇

Play Note

初期一開始只想做一些掃毒的工作,步驟簡單就能夠取得經驗值與金錢。但值到電子郵件的提醒,評價會影響任務的難易度。才驚覺自己真正的目的不是收集快速的經驗值與金錢,而是參與遊戲過程,體驗未曾接觸過的硬體規格,例如雙顯示卡、水冷系統、超頻等等。

於是開始調整經營方針,每個任務都接下,並且仔細思考任務的需求,並且逐漸發展自己的作業流程:

批次採用 & 善用計算工具

接下任務後,評估使用者需要的零件,一次採買明日需要的零件,分次購買會造成運費的額外增加。一開始的判斷包含修理類、跑分類,都是靠自己從商店的猜測來決定。後來經由搜尋 Steam Guide ,發現 Html Calculator 後,避免買錯造成的囤貨問題。

設計每日需求 Excel 📅

隨著任務的複雜度增加,因為每日最多有四個任務,需求的零件混雜再一起造成每次都需要重新思考,所幸設計 Excel 在評估需求時一併利用 Excel 紀載每個需求的預估費用、零件種類,於是整個遊戲循環花在最多的是解讀需求以及規劃決定上,實際執行時按圖索驥,反倒是行雲流水。

頻繁存檔 ─ 降低風險 💾

為了避免遺漏零件選購,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每次採購前會進行一次存檔稱為 BFP (Before Purchase);打烊之前也會儲存一個 Night 避免有所遺漏;而在回報任務達成時也會預先存檔避免 BTC (Before To Customer) 遺漏使用者的需求以至於拿到低評價。但也不是每次發生遺漏都會執行讀取,有時候索性認賠採用當日購買的方式補足使用者的需求,原則是不把任務積欠到隔日,避免過於雜亂,反而不易管理。

抉擇任務 💫

若同一日接到的任務都相當複雜,則評估四件只選三件,並且以劇情任務優先。

準系統 ─ 以逸待勞 😌

後期發現常常會有組機的需求,於是將慣用的機殼、電源、記憶體、主機板做成兩至三台準系統,方便快速解決任務;同時目前尚未掌握到超頻技術,二手主機暫時不丟到 PCBAY,反而當作解任務的儲備機器用。

反饋於工作的筆記

從遊戲的過程中,最大的收穫就是學習「反思」與「優化」兩項觀念,工作的進行要分成執行與規劃階段,兩者相互搭配才能有提升的陡升曲線的表現,而非平穩線性時間 / 效益關係:

  • 執行的結果要再規劃階段檢討改善
  • 執行階段落實規劃的目標

同時體會到人腦 🧠 的記憶體有限,花一點小時間使用表格工具規劃安排,在執行時會更明確,也能將繁雜的工作化繁為簡

最後則是呼應到遊戲過程最大的啟蒙,勞碌奔波所為的不是經驗值和金錢本身,而是藉由蒐集資源來體驗更多,對應到工作與生活,理應是擁抱生活的各種體驗而非緊盯數值的積累 (arbejdsglæde) 😉

參考資料